2015年正式成立以來,中核檢修取得了完成中國大陸所有商運核電堆型機組大修200余次,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00余項,被認證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及上海市企業技術中心等一系列成績,向集團公司、中國核建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然而面對成績,中核檢修清醒地認識到“十四五”發展將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福島’核事故后一段時間內放緩核電站建設,導致‘十四五’期間計劃投運核電機組只有10臺左右,且機組換料大修周期不斷延長。要持續保持高質量發展,唯有改革。”中核檢修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志軍說。

2021年11月起,中核檢修對公司總部進行了以“大部制”、管辦分離、競聘上崗為主要特征的體制機制改革,通過機構整合、職責調整、定編定崗、全員競聘,有效破解總部機構龐大、職能重疊、職責不清、管辦不分、流程冗余等難題,切實推動“三能”機制在公司進一步落實落地,助力公司加快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核設施專業服務商,為集團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檢修力量”,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精”機構,打造最高效能總部
“作為集團公司重要成員單位,我們推進機構改革既是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責任擔當的具體體現,也是中核檢修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黃志軍強調,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堅定不移地推進機構改革,扛起責任、挑起重擔,全力保障核電運維安全,助力中核集團“三位一體”奮斗目標實現。

在中核檢修看來,改革是實現突破、取得新發展的唯一途徑。
既然要改革,就必須對癥下藥。在原先部門中,商務合同部承擔核電業務市場開發與商務職能,工程管理部承擔核電業務過程組織實施職能,融合產業部承擔非核電業務全過程管理職能,市場開發與生產實施分立,導致時常出現業務銜接性不強,對分公司重復指導、多頭指導等問題。
直面問題才能解決問題,中核檢修通過對所有業務管理的分析與研判,將“貫通業務壁壘”作為本次改革主攻方向,突出整體重構、系統高效,大力推行“大部制”改革,大刀闊斧地通過“合并”“成立”“撤銷”將職能相近、業務關聯的部門和業務中心進行優化重組整合,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的核設施專業服務商。
“貫通業務壁壘”就必須整合市場開發及生產實施管理模塊,成立運營管理部,集中所有業務的市場開發職能,貫通所有業務的上下游管理,通過“大部制”實現資源集成,減少管理接口,有利于對全公司生產經營實現更加高效的管理和統籌。
整合成立運營管理部后,總部高效支持現場大修成效也是立竿見影。3月13日凌晨,秦山核電二廠2號機組成功并網,秦二廠215大修順利結束,助力秦山核電創下國內M310機組B類大修的最佳紀錄。
通過改革,公司總部組織機構由改革前的13個職能部門、3個中心,調整為改革后的10個職能部門、1個子公司,精簡機構5個,精簡比例近1/3。此次機構改革不僅注重“精簡”,更加強調“優化協同高效”,讓新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優化、權責更加協同、監督更加有力、運行更加高效。
“強”管理,打造最具活力總部
“部門既當管理者又當執行者,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哪頭都沒干好。”這是公司管理層形成的共識。
的確,實施管辦分離,有利于進一步理清職責分界。改革中,將原融合產業部“辦”的業務和人員下沉,組建上海分公司,具體負責非核電項目實施;原作為職能部門的培訓中心、技術中心承擔的“辦”的業務和人員下沉,注入青島基地,并對青島基地實施經營實體化、市場化改革,通過管辦分離,把“辦”從成本實體轉化為利潤實體,充分激發“辦”的主觀能動性。

同時,總部職能部門取消內設科室,推進扁平化管理。部門負責人紛紛表示,取消內設科室進一步壓縮部門內部的管理層級,打破原部門內業務管理室形成的壁壘,信息傳遞效率更高,工作流程更順。并拓寬了部門內員工發展通道,更加有利于培養“一崗多能”復合型人才,有效提高總部職能部門工作效率和質量。
“改革的目的就是通過對總部部門及相關機構編制和崗位進行重新設置,形成‘人盡其才、人盡其用、人事相宜’的管理模式,促進人員融合、職能整合。”黃志軍說??偛柯毮懿块T及相關機構編制由改革前的155個調整為改革后的134個,總編制減少21個,精簡比例13.5%,總部職能部門編制減少43個,精簡比例31.6%。實現同質資源整合、崗位設置精干、業務職責理順、工作效能提升。
“優”人才,打造最強競爭總部
“全員競聘,其實就是把‘相馬’為‘賽馬’,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中核檢修總部組織架構實現瘦身健體的同時,總部部門負責人及以下全體員工起立,全員競聘上崗,樹立選人用人標桿,激發干部員工活力。
通常來說,改革最難之處在人。中核檢修總部廣大干部員工積極響應全員競聘,全過程做到“人員起立,責任不起”。經過自愿報名、資格審核、綜合能力測試、競聘面試等環節,同時通過引入上級和咨詢機構專家進入評委組;設置監督機制,組建監督組,讓競聘的全過程在“陽光下運行”。最終競爭上崗127人,上崗率80.6%。通過競聘崗位得到提升13人,提升比例10%,其中2名員工通過競聘成為黨委管理干部;未上崗人員30人,未上崗率19.4%。

員工成功競聘上崗后,如何讓員工清楚新崗位上“要干什么”“干好干壞有什么后果”,又是擺在面前的一個問題。面對問題,中核檢修果斷推行總部職能部門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員工實行勞動合同及崗位合同“雙合同”管理,實現全員崗位契約化,建立“考核層層落實、責任層層傳遞、激勵層層銜接”的工作機制,確保公司生產經營各項工作全面落實,推動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們堅守‘真改革、動真格’的底線,歷經四個月,從改機構、到核‘三定’、到調分工、再到做競聘,各個環節無縫銜接、有序推進,實現預期目標。經過改革,我們對中核檢修的未來充滿信心。”這是公司領導班子在改革總結會上的共識。中核檢修已繪就一張高質量發展藍圖,將按照“以核為本、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適度拓展、控制規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建設成為集團旗下專業化檢維修服務平臺,打造核工業檢維修行業的領跑者。
舵穩當奮楫,風勁好揚帆,中核檢修深化改革已經從以往的“漸進式”,轉變為今天的“快進式”,深化改革的大潮正迎面奔騰而來。深化改革,是中核檢修不斷進步、更加強大的必須和必要。面對大勢,每個中核檢修人最好的應對態度,就是做更好的自己,擁抱變革參與變革,共同打造一個不斷進取的“新”檢修。
